曹医生,孩子突然头痛、肚子痛、心慌,让我赶紧去接……”开学报道第一天,还没等中午放学,马女士就因为儿子杰杰的一通电话慌了神,入院一查,孩子的病与开学焦虑有关。
暑假生活告一段落,这周,杭城中小学生们陆续返校,回归快节奏的学习生活,父母们欢天喜地,但一部分孩子却忧心忡忡,有的性情大变,有的浑身不舒服。最近一周,杭师大附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就已接诊240人。
男孩想到开学摸底考突发焦虑
“一早起床我就难受,想到开学第一周就要摸底考,早饭也吃不下。到校后想忍一忍,但头痛、肚子痛、喘不过气,老师在讲什么,我完全听不进去。”坐在心理医生曹龙飞博士面前,杰杰有气无力,妈妈在一旁赶紧补充,“上午我们已经到其他科室做了检查,各项指标都正常。医生建议,既然身体检查没有问题,那就到心理科看看,说有些心血管系统、呼吸系统和胃肠道系统等问题可能是心理问题引起的。”
听完母子俩的叙述,曹龙飞仔细询问杰杰的病史,为他做了精神检查和心理测评等,最终诊断为“焦虑状态”。看到妈妈半信半疑,曹龙飞耐心解释,“焦虑导致的躯体症状分布很广,从头到脚都可能出现。焦虑是个疾病模仿家,会模仿任何疾病,最常见的就是心慌、胸闷、气短,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濒死感。患者一般先去心内科、呼吸科或急诊科看病,最后转到精神心理科检查,才发现是焦虑急性发作。”
而杰杰出现的心理问题,其实有迹可循。小学时,杰杰成绩不错,进入一所优质初中后学习压力变大,父母也管得更紧了。因为上学期期末考成绩倒退了几名,父母在暑假里给杰杰安排补习,天天陪着刷题,这让杰杰身上的压力越来越沉,时常因为紧张坐立不安,注意力难以集中。
学习没上去,眼看孩子又生病了。妈妈和杰杰的担忧更多了。曹龙飞安慰母子俩:“孩子虽然出现了焦虑状态,但还没有到达焦虑症的级别,及时发现并干预慢慢会好转。”
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焦虑抑郁占一半
有人说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,其实在现代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,焦虑等心理问题已并非成人专属。杭师大附院作了统计,最近一周,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共接诊240人,年龄段集中在6—18岁,其中多动症占50%、焦虑障碍占25%、抑郁障碍占25%。
“有些人有头晕、头痛、脸部麻木、舌头麻木、鼻子耳朵或颈部不适感,胃部不舒服如胃胀气、拉肚子、便秘交替出现、全身出汗没力气、手抖等。出现这些症状,如果排除生理疾病,就有可能是焦虑的表现了。”曹龙飞为杰杰开出了一张为期三个月的“心理处方”,首先用药物治疗减少焦虑带来的各种躯体不适,同时每周接受一次心理咨询,由心理咨询师陪伴引导提升情绪管理、压力管理、人际沟通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他也邀请父母一起参与治疗,进行父母效能训练,学会与青春期的孩子成为好朋友,建立孩子的价值感和安全感,培养孩子的自信心,鼓励孩子扩大朋友圈。
曹龙飞给杰杰妈妈打了一剂预防针:“文化课是学习,心理咨询和父母训练也是学习。治疗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,短期后果可能是学习成绩达不到预期,但长期效果却是关于孩子今后心态的转变,幸福感和生命品质的提升。”
与孩子沟通首先要学会同理共情
面对开学焦虑,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?
“新学期,不少学生会出现焦虑状态,这表明孩子希望自己在学校表现好,能胜任学习,要以此鼓励孩子的良好意图。而且这种情况通常会随着孩子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而渐渐消退,所以家长不要表现得比孩子还要焦虑,避免情绪在家庭成员中互相传染。”杭师大附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方妍彤主任医师支招。
孩子出现情绪问题,首先学会同理共情,然后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。可以对孩子说:“开学后,很多学生会和你一样有类似紧张、担心的感觉,有些人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,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有过你这样的经历。”然后问问孩子,“你有哪些顾虑,你会怎么解决,希望爸爸妈妈能帮到你什么?”
从节奏相对松散的假期进入规律的学习生活中,还要引导孩子及时调整节奏。方妍彤举例:“比如喜欢睡懒觉的,需要将起床时间有规划地一点点提前;喜欢玩手机的,需要将手机时间有规划地一点点缩短。家长切记提出强制性要求,最好和孩子共同协商规划,这样孩子也会更加有动力去执行。”
对于焦虑反应过度的孩子,比如睡眠和饮食变差、学习效率明显变低,生活状态明显下降,且这样的状况持续超过两周的时间,家长就要引起重视,需要带孩子及时入院就诊评估。
(来源: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 谢宝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