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龄儿童在品德行为上,常常表现出认识与行为脱节、言行不一致的特点。这种不一致,与成人不一致的性质不同。儿童期的这个特点,很大程度上具有年龄特征的性质,如果教育条件配合得好的话,这种弱点有时是可以克服和避免的。但是,儿童期的言行脱节、表里不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。父母应当认真对待小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言行脱节、表里不一的现象,主要是与儿童的生理、心理发展不成熟,以及他们的生活知识贫乏,缺少生活锻炼,优良的品德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和巩固有关,环境和教育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,也会产生这种现象。
儿童出现言行脱节、表里不一的现象,原因是复杂的,要作具体的分析和研究。比如:儿童有时在不同的人面前,表现出不同的行为;有的儿童在父母面前听话,在其他人面前就不听话;有的儿童在班主任老师面前守纪律,在其他老师面前不守纪律。这多半是出于父母的威严和班主任的威信,并不完全是出于对品德行为规范有所认识。有的儿童明明知道一些道德要求,但是他控制不住自己,还是干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来,这是因为儿童一时还不深刻了解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的严重后果,又加上自己不成熟,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而产生的与社会道德要求不一致的行为。
诸此等等,需要父母针对儿童特点,具体问题具体对待。总之,小学阶段着重儿童品德行为的训练,对他们的优良行为及时表扬和肯定,提高他们在行为上的是非、美丑、好坏的辨别能力是特别重要的,这有助于儿童的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品德的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