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年前,我有幸遇到了奥地利动物行为学专家、诺贝尔医学、生理学奖获得者洛伦兹先生。从萨尔茨堡开车一小时就到达了格尔纳——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。在那里我访问了洛伦兹先生的研究所。洛伦兹先生告诉我一件有趣的事情:
做灰雁孵化试验的时候,有一天赶上幼雁出壳,洛伦兹先生观察刚孵出的小雁时,幼雁“啪”的一下睁开了眼睛。观察完毕后,洛伦兹先生将幼雁放回雁妈妈的身边,结果,小雁似乎对雁妈妈没有什么感情,反倒跟在洛伦兹先生身后,寸步不离。原来小雁错把洛伦兹先生当作自己的母亲了。
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“imprinting(印随)”,是指动物生命早期具有的一种学习记忆的能力。
继续洛伦兹先生的话题:被幼雁错当作父母,这让洛伦兹先生着实头疼了几天。照顾幼子是父母应尽的义务,被幼雁错当作父母,从情理上来讲,不能装着什么事情都没发生。结果只能是,从飞行开始,幼雁一切的一切都得由洛伦兹先生负责教授。
出生后第一个看到的对象往往被认作父母,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并不稀奇。正因为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,自然的“摄理”才得以延续。与动物相比,人类不具备这种功能,但我们不得不承认,人类的亲子关系也存在同样性质的东西。
我们一直强调,产后母亲要紧紧地抱着孩子,与孩子用眼睛进行交流。美国的一位研究者称,母亲怀抱刚出生的婴儿的姿势——孩子的头朝左还是朝右,会对今后的母子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。
抱小孩的时候,大多数的母亲将孩子的头部靠在自己身体左侧,也就是说放在离自己心脏较近的一侧。这同母亲是不是左撇子没有关系,也没有人教过,只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摆出的一种姿势。但是,孩子出生后,如果和母亲分开一段时间,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。
调查结果显示,产后母子分离24小时以上,115名母亲中,采取左抱方式的只占53%,刚过半数。而产后24小时以内就得以和孩子见面的286名母亲中,采取左抱方式的占77%。这跟灰雁幼仔的记忆功能有所区别,但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母子之间的关系。教育孩子,不是什么观念性的东西,而应把它也作为一种自然的“摄理”,这样教育孩子就会显得顺利许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