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不多说,看一个“静面实验”:
著名心理学教授爱德华.特罗尼克曾发布过一个实验: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她的宝宝放在一个很高的椅子上,然后跟宝宝一起玩耍。
然后妈妈突然背对孩子,当她再次转过身时,面无表情,宝宝满脸茫然的盯着她,紧接着宝宝的面容如阳光般灿烂,时而手舞足蹈,时而伸手蹬腿,尝试用各种方法引起妈妈的回应。
当宝宝意识到这么做妈妈都没有反应时,便耷拉着小脑袋开始大哭。这时妈妈的面部恢复到之前的慈爱温柔,宝宝停止了哭声,慢慢的又高兴起来。
妈妈一个表情都能引起宝宝的情绪反应。长期生活在父母阴晴不定情绪中的孩子,肯定是无法在短短几秒钟内用一个拥抱就能弥补的。
且根据题主的描述,不是孩子引发自己生气,可能是其他事情导致的。这种把怒火指向孩子,而不是最初让你生气的那个人,叫做迁怒。
往往迁怒于孩子的父母,都是借孩子释放自己的郁闷,或者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。
长期如此,会形成习惯,当下次遇到时,会像其他习惯一样,不需要思考就表现出来。
无论你是否看见自己,你的孩子始终在观察着你。
孩子虽然只有7个月,但孩子的脑部在发育,当孩子长时间被父母的坏情绪影响,即生长在高压环境,而不是一个轻松舒服的环境,会导致孩子的肾上腺素、皮质醇激素发生改变,进而导致大脑构造发生永久性的改变。慢慢的会发现孩子的健康、行为、学习出现问题。
若,不巧,你的孩子是一个敏感的孩子,敏感的孩子通常有很高的感知能力,且容易被负面情绪内化,当父母对孩子不友好时,孩子会被影响好几个小时,也很难专注其他事情。
到孩子长大了,可能会发现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,学习成绩上不去,同时,也可能会被妈妈的情绪影响,也变成一个只要生气就不理人的人。
或者,当孩子发现妈妈生气了就不抱自己,但又渴望得到妈妈的爱,会做一切让妈妈高兴的事情,久而久之,形成了讨好型人格。
讨好型的人会活的很累,他们做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,而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,或者对别人的影响,说到底,就是用别人的思想来过自己的人生。有些人,终其一生,都没有办法为自己而活,也没有办法跟自己和平相处。
再者,孩子现在要看妈妈的脸色,是因为对妈妈有需求,当有天孩子独立了,自己老了,已经不能给他任何帮助,是不是要看孩子的脸色行事?
生气的实质意义是“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”,题目中的妈妈,惩罚的可能不止有自己,还有自己的孩子。
当下,要做的就是找到让自己生气的原因:看看是不是因为孤立无援,得不到支持理解;是不是缺乏睡眠,导致疲劳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烦躁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;是不是没有了自己的时间,耗光了自己的能量,就很容易烦躁、不耐烦;是不是因为工作受到刁难,把坏情绪带回家等。
当然,虽然生气不抱孩子对孩子不好,但也不要苛责自己,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,要学会自我同情,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才可能改变自己曾经的做法。
若不断的苛责自己,甚至产生内疚,大部分时候,就只会停留在这个层面,不会去发现自己的问题,也不会去想着改变。
当意识到自己已经生气时,试着深呼吸,平静自我,回到当下,不要让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不断升级。然后尝试着转移注意力,不要去想让自己生气的事。
确定自己已经不生气了,再跟孩子去交流。
若是因为孩子让自己生气,那更没有必要,孩子还那么小,跟孩子计较什么呢?为人父母,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去了解孩子,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