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应该明白:坏脾气的小孩,其实是我们亲手养出来的!
先看这样两个故事:
NO.1焦虑的妈妈养出焦虑的小孩
我家是男宝,3岁半,已经入园了,脾气不好,总爱生气。有什么不会了,或者玩具车坏了,就会把车扔掉了。我怎么问,他也不说,也不动。最后自己生气时间长了,哇地一声就哭了。
怎么哄也不好,只有自己哭够了,才好了。整体就是怎么着都不容易顺心的样子。好像还不如小时候听话了。写作业的时候,写错了就用橡皮擦去擦,擦着擦着自己就生气了。我该怎么办?
了解之后我发现,这是一位非常焦虑的妈妈。自己的脾气就不好,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,从来不会用温柔点儿的方式对孩子,要么黑,要么白,钉是钉铆是铆。就像一个严格的教导主任,一直在孩子身边告诉孩子,你应该这样,不应该那样。一件小事儿没做好,这位妈妈就着急得不行,必须要在孩子耳朵边上立刻告诉孩子,如何做更好。
事实上,妈妈说了那么多,操心了那么多,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的控制欲,消化自己的焦虑情绪。而妈妈的严格训练,无处不在的训导,让孩子有较少的自我探索空间。
长此以往,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会更低,更不容易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一件事情,情绪更容易低落。加上叛逆期的缘故,孩子希望感受到自己力量的意愿,和妈妈所制造的压抑的现实不断发生着冲突。孩子不懂得该如何表达,只能被动映射出妈妈的焦虑情绪。
因此,这样的妈妈应该降低对孩子的要求。另外,要接纳孩子的情绪,不能仅仅为了满足自己控制的欲望。要停止这样的话语:妈妈希望你怎样,妈妈需要你怎样。可以反过来询问孩子:你能告诉妈妈你是怎么想的吗?
NO.2暴躁的爸爸养出暴躁的孩子
我儿子前几天刚过的四周岁生日。今天又因为一点小事儿发脾气摔玩具,之后零件找不到大哭。然后孩子他爸揍了他。我也在他爸动手之前这样跟孩子沟通过,告诉他任性的话可以选择摔玩具,但必须要承担摔玩具的后果。
可是,每次都是这样,说了跟白说一样。最后的结局都会是,孩子爸动手收拾他,下一次,他又玩具照摔。孩子爸我也管不了,孩子也管不住,如何是好?
很明显,这位暴躁的孩子,有一位暴躁的父亲。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只是摔玩具,而他爸爸则是使用暴力打人。正因为爸爸不懂得理性表达,给孩子做了坏的榜样,孩子对待玩具的方式,不过是模仿爸爸而已。
我最后给这位妈妈的建议是,对于孩子爸爸,不要指责,而是讲明白利害关系。对于孩子,不要纠结于他的行为,而是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和需求。孩子行为的改变,往往是父母态度改变的副产品。